close

消費性產品

1.形象:

(1)單獨攝影商品,使商品成為單一欲望的目標,與荷蘭靜物油畫一樣,強調「物性」。

(2)安迪沃荷-商品是資本主義系統中看似無止盡的連鎖製造、漢彌爾頓-「$he」畫作中揭露女人和家中雜物相似形貌風格並將其連結

2.外表:

(1)材質的革命:塑膠材質的去物質化與再現物品的特質

3.Dyson吸塵器

(1)二十世紀晚期,產品設計語言由結構轉向外表。

(2)Dyson吸塵器間接透過外形讓人理解機器的運作。

4.產品語義學

(1)戴森:「好的設計,是由東西本身的功能所產生,能解釋自己為何優良,以及為什麼我們應該要買下它。如果他看起來『有模有樣』......那他就會呈現出本身效能的印象來。」

(2)藉由聯想來設計:設計師會先弄清楚,自己想讓消費者投注在產品上的情感價值是什麼,接著創造出能挑動這些聯想的形式,希望能將這些感受灌輸給消費者。

(3)消費者可能不想將語義學所呈現出的視覺,透露出自己所處的次文化族群。

(4)南韓、荷蘭皆有將視覺、材料、語言等特質分類的案例。

5.情緒板

(1)情緒板是連接客戶、市場、設計師的視覺地圖、共享理解。

6.生活方式與設計民族誌

(1)布迪厄:「社會團體不是接受既定的階級認同,而是圍繞著特定的消費形態聚集起來。」

(2)位置消費

(3)迪德羅效應

(4)企業效應

7.回歸工作室

(1)工藝風險

(2)工藝必然

8.產品語義學及彈性製造

(1)新義大利設計:新工藝、第二現代性

(2)基進設計

(3)班尼頓色彩聯合國:運用資訊科技與彈性生產,消弭製造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隔閡。

(4)日本的商業聯合

9.設計全球產品

(1)沃德海森:「如果小型公司可以比過去更容易走向全球化,那麼掌握這個世界的,依舊是跨國企業。」

(2)RD&D

10.產品設計師與客戶

(1)設計不僅僅是解決問題的手段而已;設計的高度「是無法估算的」

(2)Kodak的產品形象

11.Dyson的故事

(1)品牌形象的建立

(2)官方定位

12.再造Dyson

(1)呈現、設計過程與製造、行銷與配銷的關係

(2)有目的的行為與心流

13.iPod:消費與偶然性

(1)成功的原因

(2)個人的感覺體驗

(3)馴服:商品化、挪用、轉換

(4)讓消費者參與設計企劃

(5)品牌社群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ice8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